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天东种植(天冬种植的效益何在?|十问内江东兴区 产业强区靠什么①)

时间:2024-01-16 20:28:55

点击: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9月5日下午,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村委会办公室,远道而来的客商走进农副产品展示中心,对天冬药用、食用、保健、外用产品充满好奇。品上一杯天冬膏兑的热饮,甜润中带有一丝中药材的微苦,客商们对天冬有了切身的体会。

2020年9月9日,内江市东兴区委七届十四次全会把天冬产业确定为“一号工程”,提出打造“中国天冬之乡”。2021年,东兴区开始通过政府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园区示范带动、村民参与等形式大面积种植天冬,截至目前,全区共栽种天冬5万亩。

天冬种植的效益何在?|十问内江东兴区 产业强区靠什么①

天冬(资料图)

三年是天冬从栽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长,也是东兴区天冬产业从起步到成势的关键阶段。种植三年效益何在?记者走进郭北镇青台村、田家镇火花村、富溪镇白马滩村寻找答案。

荒地变成良田

分红务工双增收

天冬种植的效益何在?|十问内江东兴区 产业强区靠什么①

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天冬种植基地

因为天冬产业发展态势向好,这两年,青台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每每有参观调研者前来,总会到立着“中国天冬之乡”6个大字的天冬基地打卡。从空中俯瞰,蜿蜒曲折的便民道将一块块土地连在一起,地里的天冬纵向布局,一垄垄整齐划一。

“我们村种了6000余亩内江天冬,70%都是撂荒地整治而来。”

青台村产业核心示范区产业专员陈军回忆道,以前,村里不少土地因无人耕种直至荒芜。2020年11月8日,青台村党员干部带头,开荒到播种历经11道工序,种下了第一批1000亩天冬。

如何让老百姓在产业发展中致富增收?青台村创新推出了 “4222”利益分成模式。即土地效益产生后,总纯利润的四成用于产业升级;两成作为土地入股分红支付给村民;两成用于村民的务工费;两成投入平台发展基金,即归入村集体经济统筹使用。

陈军强调,需要明确的有两点。第一,务工费不是三年后再结,巅峰时期有100多个村民在天冬基地务工,现在稳定的务工人员有50到60个,每人每天的工资是70元,每月或者每季度定期结账。第二,土地效益不仅仅是天冬收获后的利润,还包括地里套种粮食收入、卖天冬种苗的收入等。去年,青台村就卖了200多万元的种苗,今年实现了分红。

吸引青年返乡

耕耘三年有盼头

天冬种植的效益何在?|十问内江东兴区 产业强区靠什么①

东兴区田家镇火花村天冬种植基地

9月5日中午,田家镇火花村,翻晒完玉米,34岁的柴成利黝黑的脸有些发红,汗水直流。以前,他在昆明的建筑工地工作,2022年,眼看着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他回家流转了接近200亩的土地。

确定流转面积后,村上负责开荒,请来有经验的种植专家指导,柴成利种下了100多亩的天冬,剩余的土地则用来种植应季蔬菜。今年,柴成利在天冬地里,套种了玉米,前不久收获了近两万斤,预计可以卖3万块。

火花村副主任王开森介绍说,火花村种植天冬500亩,在天冬逐渐成熟的3年时间,基地套种了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一年每亩增收400元到500元,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土地的效益。

同村的杨长付是柴成利的前辈,种植天冬已有三年。9月中旬,杨长付上百亩的天冬将迎来丰收。为了展示自家天冬的品相,他特意扛起锄头,带记者到地里试挖一株。割除地面藤蔓,然后挖开根部四周土壤,小心地把块根取出,抖去部分泥土后,露出的便是天冬块根。美中不足的是,老杨的锄头挥狠了点,有的天冬被挖断了。他算了一笔账,一株天冬有5斤—8斤,如果他将上百亩天冬全部卖出去,忙活三年利润可达300万元。

提升土地效益

林下套种喜丰收

天冬种植的效益何在?|十问内江东兴区 产业强区靠什么①

东兴区富溪镇白马滩村天冬种植基地

2013年,路千种植有限公司在富溪镇双井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行道树,那时,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人们在一些乔木下种植灌木。2019年,公司发展需要扩大种植面积,又流转了邻村白马滩村300亩土地。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工人们在海棠树、桂花树、樱花树等行道树下种了260亩天冬。

该公司技术负责人张文宽坦言,之前尝试在树下种过油菜,收获后发现,除去人工成本,效益极低,不赚反亏。而天冬喜阴,适宜种植于遮荫的地方,防止阳光直晒。而且日常维护除了施肥、除草、浇水,也不是那么复杂,与行道树正好当邻居。这两年,行道树的市场行情不佳,种植天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亏损。

天气炎热,天冬基地安装了喷灌系统,工人们每天6点上班,打开系统,分区浇完50吨水。标准化的种植模式,既减少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效益。

今年,基地将收获100亩左右的天冬。张文宽表示,公司早就对口联系上了一家位于仁寿的中药材公司保底收购,当然也会随行就市,灵活经营。

走访了三个种植天冬的乡村,记者发现天冬种植的效益并不在于卖了多少钱,而是帮助农村解决了撂荒地谁来种、怎么种、种什么的问题。在等待的三年时间,各村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出的“622”“4222”“4321”等联农带农机制,更是有力地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