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温室大棚种植笋子技术(寿县绿芦笋大棚四季覆膜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4-03-07 22:43:48

点击:

寿县绿芦笋大棚四季覆膜高效栽培技术

高 峰

芦笋(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属于天门冬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中文学名石刁柏。芦笋以嫩茎供食用,因其嫩茎未出土呈现白色、出土后呈绿色,又有白芦笋和绿芦笋之分 。芦笋嫩茎芳香鲜美、质嫩柔软可口、风味独特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全面而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发现和公认的防癌抗癌效果最好的植物,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和“蔬菜之王”的美称 。

芦笋一次定植,一般可采收 10~15 年。芦笋栽植密度为21 000~24 000 株 /hm 2 ,一年可采收多茬,当年种植,次年即可采收, 3 年后进入丰产期,产量可达 22 500 kg/hm 2 以上。按芦笋市场均价 12 元 /kg 计算,产值可达 27 万元 /hm 2 ,发展前景较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寿县把引进大棚芦笋种植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来抓,采取“扶贫项目 + 合作社(家庭农场) + 贫困户”模式,积极引导带动贫困群众发展大棚芦笋种植,取得显著成效。为指导帮助更多农户掌握种植技术,科学种好芦笋,笔者对当地绿芦笋大棚一年四季全程覆膜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寿县绿芦笋大棚四季覆膜高效栽培技术


1 大棚穴盘育苗

1.1 品种选择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 10 年以上。栽培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种植环境、嫩茎粗细均匀、不易散头的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目前,适合寿县大棚栽培的品种有丰岛 2 号( F 1 )、浙丰 1 号( F 1 )等。

1.2 育苗时间

寿县地区芦笋育苗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生产上一般以 3 — 4 月播种、 5 — 6 月定植为宜。

1.3 浸种催芽

芦笋种子外有一层坚硬的蜡质,吸水困难,播种前需进行浸种 [4] 。具体方法是先将种子清洗干净,然后用 40~50 ℃温水浸泡 30 min 并用手反复搓擦种子,除去表面蜡质层;再用 50% 多菌灵 300 倍液将种子浸泡杀菌 6~12 h ;最后用 25~30 ℃ 的温水浸种 2~3 d ,每天早、晚各换水 1 次,换水时用手搓洗种子,洗除种子表面黏液。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捞出沥干表面水分,用干净的湿纱布包好置于 25~28 ℃ 条件下保温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种子 1~2 次,当种子有 50% 左右露白时即可播种。

1.4 播种

寿县地区芦笋育苗方式一般采用大棚穴盘育苗。大田用种量为 0.75 kg/hm 2 左右,约需苗床面积 150 m 2 。苗床宽度以便于操作为好,一般为 1.2~1.4 m 。选用口径 5 cm 左右、深度 8~10 cm 的 50 孔穴盘,育苗基质可选用蔬菜育苗专用基质。播种方法:先将基质加水拌匀,以手握基质成团且无水分挤出、轻触会散开为宜;之后将湿润好的基质装满穴盘,用刮板从穴盘的一端刮向另一端,使每个穴盘都装满基质;然后在穴盘的每个穴孔中心用手指按压一个小穴,在小穴内点播 1 粒催芽的种子,播种后用周边基质覆盖填平;最后将播好种子的穴盘规则地依次摆放在大棚内的苗床上,并在苗床穴盘上平铺覆盖 1 层地膜,防止育苗穴盘内水分散失。注意装盘时不要把基质压太紧,以免破坏基质的物理性状,使基质中空气含量和水分含量减少;覆膜时在穴盘上间隔放一些竹条,以防薄膜粘在穴盘上影响出苗。

1.5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以调节温度、补充水肥、防治病虫草害为主。出苗前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 25~30 ℃ ,夜间不低于 12 ℃ 。当80% 左右幼苗出土时揭去地膜,棚内温度白天仍控制在 25~30 ℃ ,夜间温度不低于 10 ℃ 。如果棚内温度高于 32 ℃ ,要注意揭开大棚两端棚膜通风炼苗。在出苗前因地膜保湿苗床一般不用浇水,揭去地膜后要勤浇水,长期保持苗床湿润。若幼苗瘦弱,要及时喷施 0.5% “磷酸二氢钾 + 尿素”水溶液补充养分。同时,注意防治蚜虫等危害,并及时拔除苗床杂草。当幼苗生长 50 d 左右、株高 20~25 cm 时,通风降温炼苗5~7 d 即可移栽。

寿县绿芦笋大棚四季覆膜高效栽培技术


2 芦笋大棚建设

大棚芦笋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 [5] ,同时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栽培芦笋大棚以宽 6 m 的热镀锌钢架大棚为宜,高度2.2~2.5 m ,棚长视地块而定,一般 30~50 m ,棚膜选用 0.07~0.08 mm 聚乙烯无滴棚膜。棚膜采用 3 块拼接覆盖方式,即大棚顶部 1 块整膜,两侧各围 1 块裙膜(高度约 0.5 m )。棚内再搭建中棚,以便冬季保温。有条件的可安装滴灌系统浇水施肥。大棚建设以南北方向为宜,大棚间距离 1 m 。芦笋不仅怕旱也怕涝,大棚四周要开深沟,做到灌排通畅。

3 四季覆膜管理

栽培芦笋的大棚覆膜方式采用一年四季盖膜法为好,其是一项保温促长、避雨防病的有效栽培措施。冬季覆盖大、中棚双层棚膜,如遇 0 ℃ 以下低温,需在棚膜外加盖草帘以防冻害。春季盖膜可随气温变化调节棚两端棚头膜通风调温,白天控制在 25~30 ℃ 、夜间控制在 10~15 ℃ ;当白天温度高于 32 ℃ 时,打开棚头膜和掀开裙膜通风降温;当夜温稳定在 10 ℃ 以上时,拆除中棚膜;最后随气温不断升高再全部掀开大棚两边裙膜及棚头膜。夏、秋季节温度高、雨水多,易诱发芦笋茎枯病等病害,故夏、秋季大棚仍需保留顶膜,以便隔热降温、避雨防病害 。

4 开沟定植

4.1 定植密度

大棚芦笋定植密度一般为 21 000~24 000 株 /hm 2 ,定植行向沿大棚长度方向, 6 m 宽大棚定植 4 行,行距 1.5 m ,靠棚的 2 个边行距棚边 0.75 m ,株距 28~30 cm 。

4.2 挖定植沟

按定植行距要求,在深翻整平的地面上挖 4 条沟,沟宽25~30 cm 、深 15~20 cm 。挖沟可以用开沟机作业,以便提高效率。

4.3 施肥浇水

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鸡粪 15 000 kg/hm 2 、三元复合肥( 15-15-15 ) 750 kg/hm 2 ,均匀施入定植沟内;然后在定植沟内灌足水, 3 d 后即可定植芦笋苗。

4.4 起苗定植

为便于取苗,定植前 2~3 h 育苗穴盘浇透水,待水分洇干后将育苗盘运往移栽大棚。栽植时,将穴盘内幼苗连土取出,按株距 30 cm 植于定植沟内,定植深度 10~13 cm ;然后覆土,注意覆土时不要把定植沟盖平;最后在定植沟内灌水,浇足定根水,沉实土壤,提高移栽成活率。

5 定植当年管理

大棚芦笋定植当年管理以养根壮株、猛促秋发为核心。定植后要注意查苗补苗,发现有缺苗、死苗的要及时补栽。芦笋活棵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适时补充水肥。一般在芦笋生长40 d 后,视苗情补施三元复合肥( 15-15-15 ) 150~300 kg/hm 2或尿素 150~225 kg/hm 2 。方法是在距离芦笋幼株一侧 30 cm处用锄头顺行向开 1 条深度约 10 cm 的小沟,将肥料均匀施入小沟内,施肥后浇水。进入 8 月以后,芦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阶段。此时要重施秋发肥,促进芦笋快速生长,积累充足养分,为翌年春笋丰产奠定基础。一般沟施三元复合肥( 15-15-15 ) 600~750 kg/hm 2 ,注意施肥沟要开在上次施肥沟的对面,施肥后要及时浇水。清园后施腐熟鸡粪 15 000 kg/hm 2加三元复合肥( 15-15-15 ) 750 kg/hm 2 ,均匀撒施于畦面上;然后用起垄机沿芦笋两行中间开宽 50 cm 、深 40 cm 的沟,培土起垄,也可人工挖沟培垄。培垄后沿沟大水洇灌,灌匀灌透。注意灌水不要超过垄面,切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杂草滋生。灌水后 7~10 d 方可扣实棚膜,以便充分释放棚内因施肥而产生的氨气。

在夏、秋季节,大棚芦笋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一般新发展的大棚芦笋种植区定植当年基本不发生病害,夏、秋季节要注意防治蓟马、蚜虫和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入冬以后,大棚芦笋地上部分已经完全枯死,此时要对芦笋棚内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将枯死的茎杆拔除或用刀齐地面割去,连同棚内的枯枝、落叶及田间杂草彻底地清出棚外,减少病害菌源。

6 定植翌年及以后管理

6.1 三期采收

大棚芦笋定植后第 2 年即可采收嫩茎,但不宜多采,只能少量采收,以便促使芦笋茎叶繁茂,积累更多的养分,为翌年高产打下基础。大棚芦笋采收一般每年分春、夏、秋三期采收。春笋采收期为 2 月上中旬至 4 月中下旬,夏笋为5 月中旬至 8 月中下旬,秋笋采收期为 9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当芦笋嫩茎出土长至 25~35 cm 时,于笋头散开前,用手握住嫩茎基部轻轻扭转拔起。春笋和晚秋笋一般每天 9 : 00 —11 : 00 采收;夏笋和早秋笋产量大,每天可在 6 : 00 — 9 : 00 和17 : 00 — 19 : 00 分 2 次采收。

6.2 二次留养母茎

留养母茎是芦笋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寿县采用 2 次留养母茎技术 [8] 。第 1 次是留养春母茎。一般在 4 月上旬至5 月上旬,二年生的芦笋、春笋出笋少和春笋采收早的笋棚应在适期内靠前留养。定植后第 2 年的笋棚每棵盘选留分布均匀、直径 1 cm 以上的健壮嫩茎 2~4 支,三年生的选留4~6 支,四年生及以上的选留 6~8 支。第 2 次是留养秋母茎。春季留养的母茎经过 4 个多月的生长有的已经衰老,必须将其拔出连同枯枝落叶一起清出棚外,重新选留秋母茎。秋季养茎是芦笋积累养分、保障来年春笋高产的基础。秋母茎留养宜在 8 月中下旬进行,一般每棵盘可均匀留养10~15 支。

养茎期间要及时做好棚内植株的调整,母茎留足后抽生的嫩茎必须及时采摘。当植株长至 1.0~1.2 m 时进行摘心,控制植株高度,预防倒伏。同时,将生长不良、枯黄的植株以及一些密集的枝干予以清除,保持笋园良好通风。

6.3 水肥生态调控

在留母茎前后要保持棚内土表相对干燥,在采笋、养茎期要保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且供应均衡,以促进嫩茎粗壮,发现土壤干燥要及时从垄沟灌水洇墒。特别是夏、秋高温干旱季节蒸腾作用强、水分消耗多,要经常灌水,确保土壤水分供应充足。

大棚施肥一般在春母茎留养成株后和秋母茎留养后以及冬季清园消毒后分 3 次进行。 6 月上中旬春母茎留养成株后,沟施三元复合肥( 15-15-15 ) 300~450 kg/hm 2 ,可延长采笋时间,提高中后期产量。 8 月中下旬选留好秋母茎后,清除衰老的茎杆、枯枝残叶及杂草,细土平垄,施三元复合肥( 15-15-15 ) 300~450 kg/hm 2 ,促进芦笋秋季生长,积累更多养分,为翌年春笋丰产奠定基础。冬季清园消毒后,沟施腐熟鸡粪 15 000 kg/hm 2 加三元复合肥( 15-15-15 ) 750 kg/hm 2 ,增加土壤有机质,补充微量元素,促进春笋萌发。施肥要与灌水同时进行,灌水时沟中的水不宜超过垄面,洇透即可。灌水后注意通风排湿、排除氨气。冬季要在施肥灌水后 7~10 d方可封棚。

在夏、秋季采笋高峰期,根据采收期长短和植株长势情况,结合病虫防治可喷施含钾、锌叶面肥 1~2 次,补充养分,调节生长。

寿县绿芦笋大棚四季覆膜高效栽培技术


6.4 病虫害绿色防控

芦笋大棚栽培采用一年四季全程覆膜管理,一般病害发生较轻。采取以清园消毒、整枝打顶、水肥管理等农艺措施为主,同时辅以药剂保护的绿色防控策略,增强植株抗性,预防病害发生。虫害主要是蓟马、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危害时间一般在夏、秋季节,注意田间观察,早发现早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可于卵孵高峰至 1~2 龄幼虫盛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虫螨腈防治 1~2 次,间隔时间 5~7 d 。蓟马与蚜虫可用色板诱杀,化学防治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喷雾。在防治虫害时,可根据情况加入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或代森锰锌或多菌灵等杀菌剂预防茎枯病及褐斑病的发生 。

清园消毒是大棚芦笋生产中减少和消除翌年病虫草害最有效的措施 。 12 月中下旬芦笋秋母茎逐渐枯黄,此时即可进行清园。选择晴好天气,将芦笋茎杆齐地面割除,连同枯枝、残茬、落叶及杂草彻底清出棚外。清理干净后,用代森锰锌、多菌灵等加入农用链霉素兑水喷雾、浇灌芦笋棵盘及周围土壤 。

7 采后处理

芦笋采收后要及时放到阴凉避光的地方,先剔除畸形、散头及机械损伤的幼茎,再按照大、中、小规格分级包装扎成小捆;根据市场需求切去根部不可食用部分,截取嫩茎上部 30~35 cm ,竖立摆放在泡沫箱或塑料箱中待销售。如果芦笋采收数量较多,不能及时销售,必须在采收后 6 h 内完成预冷,保鲜温度控制在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