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从蓉种植视频(四川成都平原稻菜轮作早春冬瓜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4-03-08 04:37:51

点击:

四川成都平原稻菜轮作早春冬瓜高效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十三五”四川省蔬菜育种攻关项目(2016NYZ0033),成都市重点项目(2017-Y2500W-16)

敖清艳

早春冬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可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基本不发生枯萎病,比常规春露地栽培冬瓜提早上市 30 d(天)以上,每667 m 2 效益增加近 4 000 元。

四川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阴冷潮湿,1~3 月平均气温 8.6 ℃,月平均日照时数 58.3h(小时),冬春季气候条件不适宜进行瓜类蔬菜露地栽培。2012—2019 年,笔者所在的瓜类蔬菜项目组分别在成都崇州羊马镇、崇州锦江乡、郫都新民镇、彭州九尺镇、什邡隐丰镇等平原地区开展早春冬瓜—水稻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研究,早春冬瓜采用大棚 + 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有效克服了冬春季低温气候特点,较常规春露地栽培冬瓜提早上市 30 d(天)以上,菜农可抢占市场获得较高收益,每 667 m 2 增加效益近 4 000 元;且水旱轮作有效缓解了土壤连作障碍,冬瓜病虫害的发生明显降低,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用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早春冬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于2019 年通过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

1 茬口安排

早春冬瓜于 1 月初采用大棚育苗,栽培地块在秋冬菜收获结束后进行整地、做畦、搭建大棚。2月底至 3 月初田间定植,采用大棚(到 4 月下旬进行拆棚)+ 白色地膜覆盖栽培,5 月上旬开始采收。水稻于 4 月上旬育秧,5 月中下旬冬瓜采收完毕后立即整地、闭水、插秧,9 月下旬收获。

2 品种选择

成都平原地区早春气温低,光照弱,宜选择早熟,耐低温、弱光,适合当地生产消费习惯的粉皮冬瓜品种,如蓉抗 5 号。为减少农药用量,缩短冬瓜生育期,采用抗枯萎病能力强、亲和力较高的南瓜砧木青联砧木王进行嫁接。水稻选择高产、优质、高抗的中早熟品种,如川作 6 优 177、川作优8727、瑞优 425 等。

3 整地施肥

1 月底至 2 月上旬对栽培地块进行一犁二耙,深翻土壤 20~25 cm,每 667 m 2 撒施腐熟商品有机肥 1 000 kg 以上、磷肥 25 kg、三元复合肥(N-P-K为 15-15-15)30 kg 作基肥。整地后开沟做畦,沟宽 35~40 cm、深 20~25 cm,畦面宽 110~115cm,呈龟背形,畦上覆盖银灰色或白色地膜。搭建跨度 5.5~6.0 m、肩高 2 m 的简易钢架大棚或简易竹架大棚,覆棚膜待用。

4 育苗与管理

4.1 浸种催芽 1 月初,选择籽粒饱满的接穗(蓉抗 5 号)种子和砧木(青联砧木王)种子,分别置于 65~75 ℃温水中浸泡并均匀搅拌,直至水温降至 35 ℃左右,浸种 8 h(小时),搓去种皮上的黏液,清洗后将接穗种子置于 1 250 mg · L -1 赤霉素溶液中浸泡 2 h(小时)后冲洗,用湿纱布包好后置于30 ℃左右的环境中催芽,当 80% 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砧木较接穗早 2~3 d(天)播种。

4.2 苗期管理 在大棚内进行基质育苗,采用 50孔穴盘,每孔播种 1 粒。穴盘下铺设电热控温线,出苗前温度控制在 30 ℃左右,穴盘上覆盖白色薄膜保温保湿。出苗后适当加大通风量,棚内湿度保持在 60%~70%,白天苗床温度稳定保持在 30 ℃以下,夜间控制在 15~20 ℃即可。苗期浇足底水后一般不再浇水,如果幼苗出现轻微萎蔫,可以在晴天上午适量浇水,浇水后要注意保温与排湿。

4.3 实时嫁接 1 月下旬,当砧木子叶平展、两叶一心,接穗一叶一心时即可嫁接。采用贴接法嫁接,先在接穗子叶下方 1.5 cm 处将胚轴向下呈 45°削成斜切面,再将砧木从子叶一侧斜切去掉生长点和另一片子叶,将砧木与接穗斜切面贴合,并用嫁接夹固定。

4.4 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交替喷施百菌清、腐霉利、异菌脲等药剂,预防疫病、灰霉病等病害,用塑料膜盖严苗盘,并覆盖遮阳网,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 15~18 ℃。嫁接后 3 d(天)要注意保湿、遮光,湿度保持在 80%~95%;4 d(天)后可适当通风透光;8 d(天)后嫁接苗基本成活,按常规苗管理并加强炼苗;嫁接后 25 d(天)、幼苗 3~5 片真叶时定植。

5 定植

早春冬瓜宜在 2 月底至 3 月初选晴天上午定植。每畦双行定植,行距 60 cm,株距 50 cm,每667 m 2 定植 1 700 株左右,定植不宜过深。定植后用 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灌根,预防苗期真菌病害。

6 田间管理

6.1 温度管理 定植后畦上搭建小拱棚,密闭大棚闷棚 24 h(小时),使棚温提升到 25 ℃以上,促进缓苗。大棚温度白天控制在 20~25 ℃,夜间不低于 18 ℃,倒春寒前需特别注意保温控湿,湿度保持在 60%~70%。3 月下旬,苗高 40~50 cm 时撤去小拱棚。4 月中旬之前主要注意保温,4 月中下旬以通风、降温、排湿为主,4 月中旬之后,当外界夜间温度稳定在 18 ℃以上时完全拆除棚膜。

6.2 水肥管理 定植后根据土壤水分含量确定浇水与否,施肥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微肥合理搭配的平衡施肥原则。根据生长情况,定植后 7~10 d(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500 倍液,控制氮肥施用量,以防植株徒长。植株开始抽蔓后沟灌 1 次水,第 1 雌花开花前每 667 m 2追施 1 次高钾水溶性复合肥(N-P-K 为 15-5-25)10~15 kg。开花结果期控水控肥,以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施肥,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清沟排水。

6.3 植株调整 根据冬瓜植株长势适当整枝,健壮植株只保留主蔓,尽早摘除侧蔓;长势较弱的植株则待侧蔓长到 20 cm 左右时再摘除。苗高 40~50cm 时拆除小拱棚,及时搭“人”字形架,架高 1.5m 以上。坐果前后摘除全部侧蔓。理蔓后及时喷施50% 百菌清水乳剂 1 000 倍液,或 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同时添加 98% 磷酸二氢钾1 000 倍液,防治疫病、霜霉病等。


6.4 辅助授粉 早春大棚常密闭,空间有限,开花期没有足够的昆虫进行传粉,会造成雌花柱头授粉不足。为提高坐果率,减少“空藤”,雌花开放时需及时进行人工授粉、熊蜂授粉、2,4-D 点花等辅助授粉,促进坐果。

6.5 果实调整 当幼瓜达 0.5 kg 左右时开始吊瓜,从瓜柄处将瓜吊在架材上,减轻瓜蔓的承重(图1)。吊瓜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疏果,每株选留 1 个无病虫害、果形周正、无损伤的嫩瓜,通常不留第1 个雌花结的瓜,之后及时喷药防疫病、蚜虫等。


四川成都平原稻菜轮作早春冬瓜高效栽培技术

图 1 早春冬瓜果实调整

7 病虫草害防治

冬瓜常见病害有枯萎病、疫病、白粉病,常见虫害有蚜虫、蓟马、斑潜蝇等,常见杂草为禾本科杂草和香附子,应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7.1 病害防治 保证田园清洁,严格实施轮作制度,采用嫁接苗可防止大部分土传病害的发生。①枯萎病。开始发生时及时拔除病株;发病初期可用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或 54.5%噁霉 ·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80% 多 ·福 · 福锌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5% 二氯乙烯基水杨酰胺可湿性粉剂 300~500 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 200~250 mL,视病情每隔 7~10 d(天)灌根 1 次,连续灌 5~7 次。② 疫病。可用 90% 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 4 000 倍液喷雾,每隔 7~10 d (天)喷 1 次,病情严重时可缩短至每隔 5 d(天)喷 1 次,连续喷 3~4 次。③ 白粉病。发病初期可用 40% 氟硅唑(福星)乳油 4 000 倍液,或 10% 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 1 500 倍液,或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或 30% 氟菌唑(特富灵)可湿性粉剂 3 500~5 000 倍液喷雾,每隔 7~10 d(天)喷 1 次,连续喷 2~3 次。

7.2 虫害防治 及时清理枯枝烂叶,保持田间整洁。田间悬挂粘虫板诱杀蚜虫、斑潜蝇、蓟马,每隔 5~10 m 悬挂 1 张,悬挂位置距离作物顶端 10~15 cm,呈棋盘式分布,每 667 m 2 共悬挂30~40 张。① 斑潜蝇。可用 10% 灭蝇胺悬浮剂1 000 倍液,或 40% 灭蝇胺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或 20% 阿维 · 杀单(斑潜净)微乳剂 1 000 倍液喷雾,每隔 7~10 d(天)喷 1 次,连续喷 2~3 次。② 蚜虫。配合使用黄色粘虫板,可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2 000 倍液,或 25%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喷雾,每隔 5~7 d(天)喷 1次,共喷 3~5 次。③ 蓟马。结合蓝色粘虫板,可用 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 000~5 000 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 500 mL,每隔 3~5 d(天)灌 1 次,共灌 3~5 次。

7.3 草害防治 田间定植时,畦面最好覆盖银灰色地膜,可起到保温防杂草的作用;定期清理田间杂草;杂草较多时可用 10% 草甘膦水剂 100 倍液,同时加入 0.1% 的洗衣粉或每 667 m 2 加入 30 g 柴油(可增强药剂的展布性和渗透性,提高防效)定向喷雾 1 次,注意避免喷施到冬瓜植株上。

8 适时采收

授粉后 25 d(天)左右,瓜蒂处开始出现蜡粉时即可开始采收嫩瓜,授粉约 40 d(天)后可采摘成熟瓜。

9 效益分析

2016~2019 年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彭州市以及德阳市什邡市等地区开展早春冬瓜—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示范,以常规春露地栽培冬瓜(采用黑色地膜覆盖嫁接栽培)为对照。每个示范点面积为 2 hm 2 (30 亩),各示范点播种、定植、始收、采收结束时间基本一致。

9.1 经济效益 示范栽培冬瓜可提早到 5 月初上市,比常规露地栽培冬瓜提早上市 30 d(天)以上,嫩瓜平均每 667 m 2 产值约 13 500 元,较常规露地栽培产值(7 800 元)增加 5 700 元左右,增幅达70% 以上。示范栽培冬瓜的生产成本虽然比常规露地栽培增加 2 000 元(包括每 667 m 2 大棚折旧约1 650元,人工辅助授粉和拆棚的劳务费约350元),但每 667 m 2 农药费用可减少约 200 元,肥料费用减少约 100 元,每 667 m 2 效益增加近 4 000 元(不含水稻栽培效益)。

9.2 生态效益 示范结果表明,早春冬瓜—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模式可有效改善土壤酸碱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冬瓜植株生长势强,基本不发生枯萎病,每 667 m 2 农药用量比常规露地栽培减少约 50%,减少化肥用量 40~50 kg,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蔬菜品质、节约栽培成本。常规栽培冬瓜因采收期较晚(6 月中旬),不能赶上水稻栽培,无法实现水旱轮作。

9.3 社会效益 截至 2020 年,早春冬瓜—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模式已经在成都崇州市、郫都区、彭州市、什邡市、新津县等平原地区进行示范,累计推广约 1 000 hm 2 (15 000 亩)。该模式增加了当地菜农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在水旱轮作优势区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四川成都平原稻菜轮作早春冬瓜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