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生葁无土种植技术(大姜也能无土种植?品质和产量怎么保证?看看禄牌有机生姜怎么做)

时间:2024-03-08 23:43:18

点击:

第一次知道“禄牌有机生姜”是在北京锦会农庄有机农产品团购平台上, 它的宣传语“ 吃姜好、吃好姜、姜好吃” 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谷雨前夕, 得知禄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禄牌公司) 的有机生姜刚开始播种, 笔者专程赶到山东潍坊, 想看一看好吃的有机生姜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禄牌公司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 这是山东省唯一一个以生态命名的行政区划,由高密、昌邑、诸城、安丘等4个县市各划出一部分乡镇合并而成,境内拥有全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国家一级饮用水源地),在这样一个区域内,兴办农业科技企业,生产有机农产品自然成了禄牌公司的不二选择。


1为什么选择有机生姜?


说起禄牌公司和它的有机生姜,先要提到两个人:一位是公司总经理孙建涛,禄牌公司的掌门人;另一位是潍坊峡兴生姜研究院院长、高级农艺师张其录。


孙建涛是80后年轻人,出生于1983年,大学毕业后打过工、卖过货、从事过家具行业、开过饭馆,用他自己的话说:“直到办禄牌公司前,哪件事也没有干成功。”


大姜也能无土种植?品质和产量怎么保证?看看禄牌有机生姜怎么做

孙建涛



张其录人称“张老师”,安丘市白芬子镇人,是位资深的姜农,66岁的他,从1973年起就开始种生姜,当时还是在人民公社时期,他只能在自家有限的自留地里试种,经过几十年的钻研与实践,使他由一位普通的姜农成长为人们熟知的“生姜土博士”、农民发明家、国内生姜行业的权威专家, 他主编的《生姜 科学种植·高产·储存》一书,已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大姜也能无土种植?品质和产量怎么保证?看看禄牌有机生姜怎么做

张其录



张其录的家乡白芬子镇是国内生姜种植最早实现产业化的地方,改革开放后,当地农民突破“以粮为纲”的桎梏,开始大规模种植生姜,使白芬子镇最早成为生姜集中发展的区域。孙建涛和张其录能够产生交集,缘于一个共同的熟人,他是孙建涛的朋友、张其录的亲戚。2013年前后,开饭馆不太景气的孙建涛处于一时不知道做什么的状态;而张其录的亲戚是位生意人,经营业务横跨好几个领域,其中包括农业板块的项目,张其录就是被他请出来在农业板块做生姜方面的业务。可这时,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张其录也很难再干下去了,亲戚感觉愧对了张其录,就介绍他和同是生意人的孙建涛认识了。


孙建涛说:第一次和张其录接触,就认定张老师是个有情怀的人。他的微信名叫“关心”,含义是关心食品安全。张老师认为目前生姜在生产端面临2个主要问题:


第一,现在农民普遍是传统的种植,最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当时安丘当地姜农获取技术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从农资经销商处获取, 比如生姜种植的过程中染病了,究竟该如何处置,农民会到卖农资的地方进行咨询,农资经营者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卖农药给农民,让农民照方施用。问题是农资经营者的出发点是要盈利赚钱,哪种药利润高能赚钱就卖哪一种,而不是首先考虑对症下药、帮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张其录认为如果放任下去, 我国生姜在国际上的口碑就毁了,多年积累下来的生姜产业,迟早可能会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取代。


第二,如果一直延续传统方式种植,对土地、对地下水的污染是不可逆的,会带来巨大的农业污染,因为生姜是所有农产品,经济包括作物、大田作物中农药和化肥用量最大的品种。这会带来3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对环境有污染;二是产出来的姜质量不稳定存在不安全隐患,导致消费者很难吃上一口安全健康的生姜;三是我国姜产业在国际上树立起来的口碑,在出口过程中会因为检测出农残超标、重金属超标,遭到退柜、索赔、打官司等问题,对中国生姜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口碑的影响很大。


张其录对孙建涛说:“我虽然关心食品安全,但我能力有限,对别的作物也没研究,只研究生姜了,我们看看怎么在这个领域寻找突破。”孙建涛坦言,当时就被张老师感动了,这是2013年的8月的事情。从那时起,他们就一直讨论有没有一种脱离现有传统种植方式生产出来的、真正的、高品质的、能达到有机标准的生姜?最后是张其录提出了一个方案,叫无土栽培,就是把姜种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箱子也好,袋子也行,桶也可以,只要是空间独立,用基质来代替土壤。


大姜也能无土种植?品质和产量怎么保证?看看禄牌有机生姜怎么做


这个是一个大胆的构想,此前从来没有过这个概念,市面上也没见过这样种出来的产品,它将颠覆我国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生姜种植方式。


2第一年收的姜不如下的种多


经过一番讨论和调研,到2 0 1 4 年生姜播种时节他们就开始将构想付诸实施。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有机生姜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为哪吒三太子重塑肉身的太乙真人名字命名,叫太乙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2014年春天合作社开始去试验、种植,在峡山区从当地农民手里包了10亩地后按照张其录老师的想法开始去种生姜。结果到这年秋天收获的时候,大家无不瞠目结舌,春天播下的姜种有1200斤,秋天收回来的生姜只有800斤,果实产量还不如种子投入量高。


就在众人沮丧的时候,对生姜习性有透彻了解的张其录给大家谈了自己的独到看法。他说:“这么多年生姜都是长在地下,埋在土里。我们今天把它移到了地面,而且是装在袋子里,里面用的也不是土,是基质。这样,它的温度、湿度,包括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团粒结构、营养成分土等随之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它能够长出来,其实就证明我们已经是胜利者了。”


这番话的确富含哲理,经营管理小团队决定在种植技术上再继续进行改良,加强内部磨合,努力把张其录的种植经验、对生姜习性的了解,慢慢地去落实到整个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太乙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2015年开始做调整,逐年提高了生姜的亩产。2015 年亩产是1500斤, 2016 年是2900斤,2017年是3500斤,2018年是4200斤,2019年是6750斤, 2020 年达到7188斤。实践证明, 生姜无土栽培有机种植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孙建涛说:“7年下来,我们达到了生姜有机生产的标准,即便是放在全球的范围之内去考核,我们不算特别优秀,也算是及格了,毕竟我们进入这个领域的时间还不太长。” 有人说, 传统的生姜种植方式,亩产最高可达2万多斤,有机生姜产量是不是低了一点?但禄牌公司的看法是这种说法忽略了一点,传统种植方式的高产量是以化肥、农药以及刺激作物生长的激素类物质大量使用才换来的。而采用有机方式生产后,首先就是摒弃掉这些化学物品,让生姜回归到了一个自然生长的环境状态,至多施用一些有机肥料,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机生姜亩产能达到7000多斤也很不错了。合作社做过测算,当有机生姜亩产能达到5000斤时,投入和产出就能实现平衡;而7000斤以上亩产量,姜农不但可以从中得到收益,而且能提升种有机生姜的积极性。


大姜也能无土种植?品质和产量怎么保证?看看禄牌有机生姜怎么做

工人们正在往基质中播下姜种



更重要的一点,有机种植的成功,使得生姜种植可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以往农民一家一户种植,因为每家用的肥料不同,用的农药也不一样,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种出来的生姜产品参差不齐,质量很不稳定,虽然有很好的产品,但大部分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使用有机生产方式,标准化带来了统一的机制,统一肥料,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种出来的产品符合同一个标准。


3注册“禄牌”商标 开启打造品牌之旅


2014年,孙建涛、张其录等看到有机生姜种植成功的曙光后,认为好的质量、好的产品,还必须有一个好的名字、创一个好的品牌,于是,从这年起他们开启了打造品牌之旅。他们给自己种的有机生姜起名为“禄牌”,并且申请注册商标。但凡经历过商标注册的人都知道,在注册商标过程中最难注册的就是单字的商标,“禄牌”就属于单字商标。


但运气偏偏就在他们一边,“禄”字恰巧在蔬菜这个类目里从没有被人注册过,机缘巧合,他们很容易就获得了“禄牌”商标。按照他们自己的解释,这个商标有两层寓意:第一,禄与录是同音字,表达了整个团队对张其录老师的敬意;第二,福禄寿喜之一的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非常好、非常吉祥。


有了自己的商标后,重要的是推广自己的产品,孙建涛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首都北京,去寻找销售有机农产品的渠道。但现实很骨感,2015年他带去的是2014年底采收的生姜,每亩产800斤,投入资金却达4万元,核算下来种植成本为50元一斤。可在北京找到的经销商直接告诉孙建涛:每斤5元钱,能给运过来就要,高于这个价钱就不要你的货,完全把有机生姜和市场上汗牛充栋的普通生姜混为一谈。孙建涛一想,这么好的产品就卖这么点钱,还不亏死了?所以打消了向这个方向发展的念头。好在第一年种的10亩地就产了8000斤姜,从北京回来孙建涛就跟妻子商量:我们做些礼品盒,把有机生姜当礼品卖。然后就找朋友、托亲戚、求爷爷告奶奶,一盒装5斤姜、每斤20元、每盒卖100元,硬是把8000斤生姜基本上都卖出去了,也把损失尽可能多地降低了一些。


大姜也能无土种植?品质和产量怎么保证?看看禄牌有机生姜怎么做

待播的姜种



此后几年,禄牌公司经过一步步调整技术方案、调整生产方式,内部技术团队进行磨合、执行团队进行磨合、技术团队和执行团队之间进行磨合,外部线下、线上营销渠道逐步拓展和稳固下来, 到2018 年底,无土栽培的有机生姜亩产达到了4200斤,发展势头很好,按照这种管理模式,实现测算出来的5000斤盈亏平衡点指日可待。于是2018年底,公司开始筹划企业要上规模,在10亩、20亩、30亩、50亩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基础上再扩大规模,流转土地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


4红板岩上搞起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如今的禄牌公司范围内,放眼望去温室大棚一栋连着一栋,园区内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驱车到任何一个区域都非常方便。整个园区占地面积为1292亩,是分两次完成土地流转的,第一次是2018年底,流转土地227亩,第二次是2019年,一次流转土地1065亩,连在一起属于5个村庄,公司与村民签了为期30年的流转协议,费用为每年每亩800元。孙建涛说:“如果是村民之间自己流转,这种红板岩每年每亩也就300元左右,企业给出的费用高一些,既不会占用太高的经营成本,农民百姓也很乐意接受,双方互惠互利。”


红板岩,是一种比较贫瘠的土地,犁底层很浅,如果在上面打井, 打不了几米就会遇到实心的红土板块。雨下多了因不渗水涝得厉害;没旱几天,因没地下水涵养又干得不行。所以农民在上面种玉米、小麦产量也不高,只能靠天吃饭,种植的积极性也不高。


但正是这样的土地却受到现代农业的青睐,孙建涛说:“我们寻找土地主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不占用好的耕地,因为是无土栽培种植模式,有地就行,不需要很好的土地,况且红曼岩下面没有地下水,地表非常平净。第二,没有种植生姜的历史,由于红板岩土质很黏、板结、透气性差,不适合种植经济作物,因而流转的这片土地上从来就没种过生姜,根本不存在作物重茬连作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没有危害有机生姜的土传病害。”


大姜也能无土种植?品质和产量怎么保证?看看禄牌有机生姜怎么做

红板岩上建起的无土栽培温室大棚


这片地流转之前一直是农民们单家独户在种植,政府部门无法为一家一户配置水利设施,当园区成立之后,峡山区政府很快就给园区配备了一套灌溉设施,先是让园区自己在峡山水库边上打了眼300米的深水井,政府为园区铺设8千米管道把水源引过来,园区这边又修建了几个蓄水池,再从蓄水池中取水履盖整个园区,水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禄牌公司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举止引起了峡山区政府的关注,也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于是政府部门出面牵线搭桥,把峡山区的一家国有企业——绿色科技发展集团( 前身叫峡山金融控股) 引进来, 出资在1065亩土地上建农业温室设施,建起来后,由禄牌公司承租过来运营,大大降低了禄牌公司投入的成本。

作者:建忠

END

优质农产品杂志2021年5月刊

大姜也能无土种植?品质和产量怎么保证?看看禄牌有机生姜怎么做


优质农产品杂志:《优质农产品》杂志官方账号,聚焦品牌农业建设和优质农产品开发

欢迎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