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日照蓝莓种植基地(日照东港区:创新科技赋能蓝莓产业,打造现代农业“新名片”)

时间:2024-03-09 05:31:27

点击:

视频加载中...

记者 郑玥 实习生 张津豪

冬日暖阳下,日照水库边,一垄垄绿油油的蓝莓苗正吸收着太阳精华,一排排智能温室大棚反着亮眼的光,一盆盆基质蓝莓有序排放,一株株种苗郁郁葱葱。有些许成熟较早的圆润幼果身披一层云雾般的白色果霜,挨挨挤挤地冒尖于枝头,如同一颗颗绿色珍珠。

从2005年种下第一株蓝莓开始,东港区实现了蓝莓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和从“有”到“优”的升级,将小蓝莓打造成富民增收的“大产业”。

日照东港区:创新科技赋能蓝莓产业,打造现代农业“新名片”

创新科技“带飞”产业链

穿鞋套、除尘、消毒……进入陈疃镇蓝莓产学研基地创新中心实验室,一排排白色架子上整齐地排列着装满嫩芽的瓶瓶罐罐,瓶身上贴着白色的标签,上面记录着幼苗生长阶段。“别小看这些瓶瓶罐罐,他们都承载着品种培育的大任务。”日照农发集团禹海农业旅游公司副经理姚铭笑得开怀。

蓝莓收获季已经过去,不过蓝莓苗的培育期却不受环境影响。“瓶苗长到一定程度,每3厘米可以截取一段,移栽到隔壁温室的苔藓基质中。在苔藓中培育的蓝莓苗就已经可以售卖了,价格是2元钱一棵。也就是说,一个玻璃瓶中能‘长出’200多元钱。”现场,工作人员简单算了一笔账。

大棚内正傲然生长的蓝莓苗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培育,移栽到土地中、经历风吹日晒的蓝莓苗,可成长为成品苗,进一步提升价值。通过延长产业链拓宽蓝莓产业发展之路,激发乡村振兴“产业潜能”。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推。时下的东港区陈疃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从蓝莓的育种组培、智慧种植到深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无不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福利。强有力的“科技引擎”正推动蓝莓产业发展振兴。

日照东港区:创新科技赋能蓝莓产业,打造现代农业“新名片”

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认知不同,在日照农发集团经营的蓝莓基地大棚里,目前的种植过程十分具有“科技范儿”:蓝莓们“住”在专用种植容器里,“吃”着泥炭、椰糠等配制的“土壤”,“喝”着微量元素科学配比的“营养餐”,“享受”着豪华生活。工作人员需要做的,是从开花授粉到成熟结果的每个环节都给予蓝莓精心呵护。

“从我的手机上就能看到大棚内光照、温度、湿度等一系列参数信息,可以实现远程可视化遥控。” 姚铭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智慧后台,在这样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下,占地750亩的园区95个蓝莓大棚,只需16个劳务人员就能实现全面管理。

一站式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这一头,“科技育苗”稳步推进,播种下产业发展的新希望;另一头,“冷链物流+线上销售”的启用,让蓝莓鲜果销售稳定、便捷。

“搞研究不能一天到晚待在实验室里,特别是应用学科。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能不能得到市场认可,这才是检验应用学科价值的根本标准。” 姚铭明白,品种选育只是第一步,在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中,产学研一体化运营模式才是关键。

线上线下齐发力,助推产业提档升级。“线上”与京东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建设蓝莓数字农场,借助京东线上线下资源,进一步提升日照蓝莓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线下”加大对新发地、百果园等市场门店的供应。通过“雁湖京品”区域农业产业数字化升级与农产品品牌战略规划等一系列建设举措,不断布局推进集约化加工链条与品牌化营销推广。

一株蓝莓苗,从种进土里到开花结果,最初需要三年时间,现在一些南高品种采用大棚种植仅需一年就可结果。在近20年的产业化发展中,不断进化的,不仅仅是蓝莓的品种,还有现代农业的样貌。

日照东港区:创新科技赋能蓝莓产业,打造现代农业“新名片”

目前,东港区蓝莓种植面积2.8万亩,占山东省蓝莓种植面积的30%。2022年,蓝莓鲜果年产量达1.3万吨,产值4.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我们都是附近的村民,从3月份开始到基地务工,一直到7月底采摘完露天蓝莓。” 陈疃镇东石墩村村民王培云说。蓝莓产业的发展给陈疃镇及周边乡镇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每年的采摘季可带动1万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东港区先后获评“中国蓝莓之乡”“全国名特优经济林蓝莓之乡”“国家一类国家级蓝莓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蓝莓)”等称号,并成功注册了“日照蓝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日照蓝莓”已成为山东省第七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如今,“中国蓝莓之乡”的美誉叫响全国,小蓝莓立下大功劳,成了东港区百姓的“致富果”,更是打造了现代农业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