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黄葛种植(重庆城石坎上的黄葛树不是自然生长的,有人专门栽种)

时间:2024-03-10 22:33:12

点击:

漫步重庆城,准确点说,是在渝中区的大街小巷里,我们随处可见一道独特的景观:一棵棵苍劲的黄葛树粑在石壁、堡坎和城墙上生长,其根系盘根错节地紧紧扎进石缝儿,屹然而立。初春,它一片新绿;盛夏,如一把遮阳的巨伞;秋冬,其他树木凋零,它却依然郁郁葱葱。

这是重庆人特别引以为自豪的一道风景,并比喻黄葛树象征重庆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

可是我无不遗憾地告诉你,这些黄葛树并不完全是它们自然生长的,几乎全是园林工人栽种的,你会不会觉得我伤害了你、甚至重庆人的情感?

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而且我还要明确地告诉你,60年前,重庆城几乎没有黄葛树

重庆城石坎上的黄葛树不是自然生长的,有人专门栽种

东水门城墙上的黄葛树 陶灵 摄

黄葛树列入行道树种

民国十五年(1926年),重庆加快设市步伐,重视市政建设,1928年开始成批栽种行道树,树种选择本地良好的阔叶浓荫植物,但明文规定“惟禁用黄葛树”。

理由简单,它根系发达,有一定的破坏性,把马路、房屋、堡坎都顶破了。

同时,在民间,老百姓对黄葛树也有一种看法。旧时,西南一带家户人家很少种植,只是寺庙才栽有。老百姓对寺庙有既敬畏又惧怕,认为那是藏鬼神的地方,黄葛树能招来牛鬼蛇神。第一个把轮船开到重庆的英国商人兼探险家立德,1883年4月第一次来到重庆时,看到城郊大路沿途都有庞大的黄葛树遮荫,树根部通常围着建有神龛,供人敬香、祈祷。

重庆城石坎上的黄葛树不是自然生长的,有人专门栽种

重庆城郊的黄葛树,根部建有神龛,供人敬香、祈祷 [英]立德1883年摄

但是黄葛树适应性强,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夏天遮荫效果非常好。如果不能利用,实属可惜。1958年,重庆市市中区(即现渝中区)路树队首次在长江路试栽黄葛树作行道树。经考证后,重庆市园林部门认为,重庆城石多土少,确实适合栽种。黄葛树虽有一定的破坏性,但保护性更强,只要栽种得当,还会有效地保护房屋和堡坎。于是,将黄葛树列入21种行道树之中,制定《重庆市行道村规划》。

有了规划,距离实施却有一个过程,很多人,甚至市政园林部门的同志对栽种黄葛树也有抵触情绪。1960年9月,重庆市中区绿化办决定,当年冬季和来年春季补栽行道树时,栽种1408棵黄葛树,并在植树造林5万余株树苗中计划黄葛树苗4807株。后因黄葛树种树及种苗缺乏,计划没能实现。到1962年7月止,重庆城14300多株行道树中,仅有黄葛树15棵。

之后,黄葛树作为行道树栽种得到充分重视。1979年统计,重庆城10024株行道树中有黄葛树2346棵。进入1980年后,是黄葛树作为行道树骨干树种栽种卓有成效的时期,市中区绿化办大量购进黄葛树种树,严把挖、运、种质量关,至1985年底,重庆城行道树中已有9577棵黄葛树。在城区多条马路行道树树种中,黄葛树位居一二名,深受重庆人喜爱。因此,1986年7月,在重庆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上,黄葛树被批准为重庆市市树。

重庆城石坎上的黄葛树不是自然生长的,有人专门栽种

重庆城的黄葛树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市民在绿荫下玩耍 陶灵 摄

全国罕见的垂直绿化

前面说的是作为行道树的黄葛树,现在说重点了。

大家知道,重庆夏天是全国著名的“火炉”,城建在山上,山又在城中,道路两旁,有很多挡土的石堡坎,或者岩石上敷有一层三合土护面,夏天辐射热大,平时看上去也不美观。

为改善这个状况,20世纪50年代末,市中区绿化办制定城区《立体绿化规划方案》,包括岩壁垂直绿化、单位墙体绿化、屋顶绿化、阳台及室内绿化四个方面。这种绿化概念,我认为至今也符合城市居住环境理念。

重庆城石坎和城墙上生长的黄葛树,属岩壁垂直绿化范围。《立体绿化规划方案》制定前,区路树队在朝天门城墙和北区路岩壁上进行试点,最先选择爬壁虎、夹竹桃等植物品种。因人为践踏、土层瘠薄,以及养管工作没跟上,除潮湿处的夹竹桃成活外,其余大部分死亡。1959年2月,区绿化办专门找来石工,从5公里外运来新土,在临江门、一号桥、七星岗一带的石壁堡坎上,再次试栽迎春花、爬壁虎、七姊妹等藤蔓植。路树队工人操作时,用绳子拴在腰上当保险绳,在石壁上打洞、填土、垒石块,或者在石坎缝里插栽。这次试点成功,基本上实现了这些路段的垂直绿化。

接着1960年春秋季,区路树队在城区佛来洞、燕子洞、和平隧道等8处悬崖陡坡和石壁堡坎上,栽种10多种植物,第一次少量试栽黄葛树。成活后,1961年秋,开始在朝天门至望龙门一带的城墙上,大量栽种黄葛树苗。他们用填土的办法,在石缝中一共栽下3260株。

此后,1963年至1966年,区路树队大搞垂直绿化,在南北区路、中四路、石板坡、菜园坝、储奇门等城内主要道路的城墙、堡坎、悬崖陡壁上,栽种黄葛树苗和爬壁虎、夹竹桃、迎春花等植物总计10多万株。但爬壁虎、夹竹桃、迎春花等藤蔓植物因各种原因,损坏、死亡殆尽,唯独大量的黄葛树成活下来。1975年的时候,朝天门、观音岩、中四路、临江门一带城墙、堡坎上,黄葛树苗已长成浓荫大树,盘根错节地依附在石壁上,形成了一道具有山城特色的独特景观。

看到喜人的效果,1978年至1985年,区绿化队在北区干道、长江路、两路口、长江大桥北桥头等新建堡坎上,继续栽种黄葛树苗和其他藤蔓植物,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城市黄葛树奇特景观。

当年重庆城的垂直绿化工程,全国罕见。

重庆城石坎上的黄葛树不是自然生长的,有人专门栽种

重庆城墙上的黄葛树 陶灵 摄

解密黄葛树的传说

黄葛树为什么能粑在石壁、堡坎和城墙上生长?

黄葛树的种子比蒲公英的还小,不需要太大的生长空间。它还属“气生根”植物,与“土生根”不同,只要少部分的根系置身土壤中就能成长,裸露的根须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它根系需要的氧气,比土壤更为重要。

这里专门说一句,重庆城栽种的黄葛树多了,又因它“种子比蒲公英的还小”和“气生根”的特点,因风与鸟的传播,后来石坎上确实也自然生长了一些黄葛树。但这些都不都足以构成今天重庆黄葛树的奇特景观。

重庆城石坎上的黄葛树不是自然生长的,有人专门栽种

无处不生长的黄葛树 陶灵 摄

小时候听大人说,哪个季节栽的,黄葛树就在哪个季节落叶。

其实这是一个误传。黄葛树是冬青树种,介于落叶与常绿植物之间。它的特点是树叶寿命延长了,本应在深秋初冬季节落叶,而延长到第二年的仲春与初夏时节。黄葛树分为三个品种:大叶黄葛树、二叶黄葛树和柳叶黄葛树。大叶黄葛树一般在秋冬落叶,二叶和柳叶黄葛树多在仲春初夏落叶。重庆黄葛树的主要品种恰好是二叶黄葛树,三至五月落叶,并且一落叶,马上长出一片片嫩叶来。甚至有些树是边落叶边发新芽,一树两景:凋零与生机。

有时我们在路边或园林中也看到,同时间栽种的一批黄葛树,偶尔有几棵单独在秋冬季落叶,它有可能或者并不是这个季节栽种的,完全是个体生长差异。说不定过两三年,这棵黄葛树又在春天落叶了。在万州北滨路,我观察到过这种情况。

从小我对黄葛树心存好奇,那时候我们下川东一带都喊“黄桷树”。初中时读了《松树的风格》和《白杨礼赞》后,在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查找黄桷树,结果只有“黄葛树”。注解:落叶乔木,叶子卵形,平滑有光泽,花托球形。木材暗灰色,质地轻软。

当时我想,黄桷树的叶子也是卵形的,而球形的花托可能就是我们俗称的“黄桷泡儿”,认定“黄葛树”是“黄桷树”。有一次写作文,把“黄桷树”写成“黄葛树”,老师画了个叉。事后我给同学“吹嘘”:老师也有判错的时候。便拿出作文本和《现代汉语词典》作证据。

“黄桷树”纯粹是地地道道的“重庆制造”。重庆地方话中“角”与“葛”读音一样,重庆人想当然地认为树木名称都应加个“木”旁,像铜、锰、锌加“金”,鳝鱼、鲤鱼、鲫鱼加“鱼”一样。于是,有了“黄桷树”的叫法、写法,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叫“黄桷”的地名在重庆也比比皆是。

那晓得加了“木”旁的“桷”应读“jué1”,平常没几个人去翻字典,老一代的人说点普通话也是“椒盐味”,直到有人提出弄错了,才恍然大悟。于是,近几年书面文字都改成了“黄葛树”。

但写“黄桷树”,重庆人都懂。

(原创作品,如有转载,请标注作者陶灵。如有喜欢,请关注本号,谢谢!)

- End -

重庆城石坎上的黄葛树不是自然生长的,有人专门栽种

盘根错节的黄葛树根 陶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