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台州羊肚菌种植基地(“新菇农”为800多“岁”庆元香菇注入新活力)

时间:2024-04-16 01:54:33

点击:

“新菇农”为800多“岁”庆元香菇注入新活力

吴荣:文创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创造更大价值

今年4月初,央视《农广天地》栏目讲述了吴荣让消失15年的“241—4香菇”(以下简称“241香菇”)身价翻倍的故事;月底,又迎来了央视《乡土》摄制组。一时间,吴荣成为最火爆的“香菇小哥”。

1987年出生的吴荣是庆元岭头人,从大学起他就心怀“文创梦”。

241香菇,是庆元县在上世纪90年代主推的香菇品种,口感鲜美,香味浓郁。随着时间推移,因为产量低、管理难度大,241香菇逐渐被其它品种所取代。到2000年左右,在市场销声匿迹。

2015年,吴荣从中发现了新的商机。他认为,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质食材市场会越来越大。同年,他和庆元当地菇农合作试种241香菇。

老底子的庆元香菇味道,受到了懂香菇的消费者欢迎,不少人感叹“很久没吃到这个味道了”。尽管每公斤干菇最低售价200元,但每年销量持续增长。2018年,241干菇的销售量达到了5000公斤。

吴荣并不满足于此。他对记者说,“香菇是几乎被定型的农产品,要激活它的价值,面临太多挑战。”

一心在文创路上奔跑的吴荣,不害怕挑战,更不会拘泥于传统,“种植老品种的241香菇追求的是品质,但销售,我们不妨尝试些新鲜的。”

于是,他的香菇“穿”上了私人定制的“衣裳”:百山祖、香菇功夫、香菇漫画形象、庆元廊桥等元素“跃”上包装,消费者在品尝香菇的同时,通过图文进一步领略香菇文化,同时也提高了香菇身价。

不仅仅如此,吴荣还设计了一些独家产品,如香菇土面、香菇礼盒、口袋酱、即食香菇干等,无不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之量身定做。据介绍,顶级的241干菇,在文创这根魔法棒的帮助下,每公斤能卖出1000元的高价。去年,文创产品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字,在逐年增长。

体恤到菇农种植241香菇比别的香菇辛劳得多,吴荣把每段菇棒0.8元的政府补贴直接给了菇农。加上保底收购价,菇农每段的纯收益达到了4元。看到效益良好,今年春天菇农的种植积极性高涨,从去年的20多万段,猛增到50多万段。

上个月,241香菇的菇棒完成了接种。现在,菌种蛰伏在木糠里,期待着5个月后破袋而出。

同样在期待的,还有吴荣。

一直以来,他在思考如何推动庆元香菇产业转型,为传统种植业创造更大价值;如何推动种植基地文旅结合、农旅结合向深度发展;如何构建消费社区,提升品牌价值;如何推陈出新,设计出消费者更喜爱的文创产品等等。

他说:“这些都是期待实现的梦想。追梦路上,我愿意为庆元香菇代言,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新菇农”为800多“岁”庆元香菇注入新活力

刘庆福:科学种植,运用三大法宝带动农户增收

“解决好质量、产量和成本问题,我就能挣得比普通菇农多。前年,我的销售额是90万元,去年增加到了200多万元。”面对记者,刘庆福自信地说。

眼前的刘庆福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皮肤白皙,乍一看,像坐办公室的。不过,脚上沾满泥巴的雨鞋“出卖”了他。

刘庆福今年36岁,庆元荷地人,父母都是普通菇农。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借钱在杭州勾庄批发市场盘下店面,做起了食用菌批发生意。

“庆元地处浙闽交界,食用菌资源丰富,我的货都是从老家来的,走的是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两年多的艰苦创业,他在看到食用菌市场广阔前景的同时,也渐渐意识到一家一户“小而散”的小农经济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从而影响了销售价格。因此,怎么解决食用菌农产品质量问题,成了他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2011年,刘庆福毅然回到老家,当起了“新菇农”。他成立了庆元县禾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流转了20多亩地,创建了“百菇园”。

他虚心向老菇农请教,并一一将老菇农心中几十年的种菇经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数据。“举个例子,夏天老菇农说天太热,菌丝快被烧死了。那么,这个体感,到底是几度?我拿出温度计测量,哦,原来是30摄氏度。”

之后,凡是夏天菇棚温度达到30摄氏度,刘庆福马上用上喷淋设备,有效减低菇棚温度。要是温度仍然超过30摄氏度,他就将菇棒运到荷地“度夏”。

经过数年的学习、实践,刘庆福探索出了一套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流程,与和他合作的菇农签订了高于市场收购价的包销协议,并引导菇农自觉按标准生产优质食用菌产品。

质量有了保证,产量不再是难题。接下来,就是成本控制。

“一个菌棒的成本是1.5元,翻一下,加0.1元……最后的烘干工序,需要0.5元成本。”在刘庆福的心里,有一套清清楚楚的流程成本账。

每个收获季,他都在计算成本,估算投入和产出。后来,他发现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于是,他开始半工厂化种植。每个工序由专人负责,生产管理则交给专门的管理人员。

凭借质优价廉的优势,刘庆福带动了周边300多户菇农增收,平均每户菇农年增收1.5万元。2015年,他获得庆元县唯一一位“浙江省百佳农创客”称号。

“百菇园”的管理人员杨上益是个种了二三十年香菇的老菇农,被刘庆福的“质量、产量和成本控制”三大法宝征服。杨上益说:“他种菇有一套,总是能比别人挣得多。照样种菇的菇农收益也比以前高。我服他。”

“新菇农”为800多“岁”庆元香菇注入新活力

刘东明:技术创新,培育的珍稀食用菌供不应求

刘东明是“香菇师傅”,今年39岁,大专文化,早年间对口支援四川青川。在青川,他教授食用菌种植技术2000多人次,带出了200多名香菇种植高手,是当地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人。

10年前,刘东明瞄准了号称“菌中元宝”的羊肚菌。据了解,羊肚菌娇贵难伺候,近30年间,其人工培养技术在国内一直没有取得突破。

2013年,刘东明攻克了羊肚菌菌种驯化的难题,规模化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思乡心切的他在了解庆元食用菌发展现状后,决定带着技术返乡投资。

2016年,他回到庆元,在庆元县安南乡流转了70余亩土地试种。经过悉心栽培,亩产从最初的120多公斤,站上了400多公斤的高位。刘东明自豪地说,从全国各地反馈上来的情况看,大面积种植亩产达400多公斤创下了国内新记录。

之所以能打破记录,除了庆元优越的自然环境,刘东明还有“菌种驯化”和“土壤微量元素调整”两把金钥匙。他笑称,这两项创新技术在国内少有,也不会轻易被人复制。“凭借这两项技术,我完全有信心让羊肚菌亩产突破500公斤大关。”

不仅产量上来了,羊肚菌的售价也令人惊喜:由于刘东明种的羊肚菌干品达到了欧美出口品质,2017年卖出了每公斤2400元的生态高价。不仅是干菇,羊肚菌从出菇开始,就被上海、杭州等地的客商订购一空,鲜菇单价最高时达每公斤240元。

刘东明种出高质高产羊肚菌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得四川、台州等地不少菇农不辞路途遥远,陆续到他的菇棚考察、学习。

2017年,刘东明大胆尝试“羊肚菌+红托竹荪”套种试验,通过严格控制菌丝生长温度、营养成分配比等栽培管理技术,几经周折,终于获得初步成功。他介绍说,套种模式可以使两样菌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养分的利用率更高,出菇量更大。

看到技术创新带来的高收益,近一两年,安南乡积极打造庆元县珍稀食用菌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广“羊肚菌+红托竹荪”套种技术,将羊肚菌基地从原来的70余亩扩大到现在的130余亩。

“等今年采收结束后,打算将基地菇棚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并积极研发栽培新模式新技术,在全县不同海拔地区进行推广试种,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致富渠道。”说起栽培羊肚菌的前景,刘东明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