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种植合作社政策(合作社创新“四种四收”新模式,亩均收入提升一万元)

时间:2024-04-16 03:43:24

点击:

8月4日上午,成武县白浮图镇金刚蔬菜专业合作社育苗大棚内,工人们正在育苗。旁边的大棚里,绿油油的甘蓝种苗刚经过一个月的培育期,便马上被装进了门口正在等待的货车上。

“我们现在育苗以后直接发货给社员们,方便他们自己进行种植。”合作社经理杨金刚难掩兴奋之情。让杨金刚兴奋的,不止是因为爆棚的订单,还因为合作社推广的“四种四收”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社员接受。

合作社创新“四种四收”新模式,亩均收入提升一万元!

工人正在搬运种苗准备发货。

“之前我们都是采用‘三种三收’的种植模式,即12月至4月种植芸豆;5月至6月种植豇豆;10月至12月种植菠菜,但是在这种模式下,7月至9月很多社员会暂停种植缓地,我们也叫‘茬口’。”杨金刚说。

土地空闲三个月,不但占用空间,还无法创造效益。2018年,杨金刚尝试改变合作社的农业种植结构,科学安排农作物种植茬口。随后杨金刚开始寻找能在7月至9月种植的蔬菜品种,解决土地空闲。“前几年尝试种了南瓜、白菜、生菜,有的品种因为自身产量不高,有的品种会影响土壤,对后续种植的蔬菜产量造成影响,就都没有采用。”杨金刚说。

2021年,杨金刚发现了一款“绿甘15”甘蓝品种,可以在夏季进行种植,在白浮图镇,种植户大多种植早春甘蓝,春季种植后,夏季收获,而这款甘蓝可在7-8月份进行种植,9-10月就可收获。杨金刚便进行了试种,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杨金刚便决定在社员间推广种植,形成了芸豆、豇豆、甘蓝、菠菜轮作的“四种四收”模式。

该种植模式一经推广,社员们就尝到了“甜头”。杨金刚介绍,采用“三种三收”种植模式的社员,土地亩均年收入为2万元左右,而采用“四种四收”模式后,土地亩均年收入可提升1万元,与往年相比提高了50%。“之所以亩均收入提升这么高,是因为在我们种植的甘蓝收获时,其他品种甘蓝早已销售完毕,出现了市场空白,因此卖价也高,每亩能卖一万多元。”杨金刚说。

社员收入提高了,合作社服务也有了提升。2022年年初,杨金刚在和种植户交流时,发现不少种植户都有相同的问题:育苗难。“很多种植户找不到优质的蔬菜种苗,自己进行育苗不但育出的种苗质量差,成本还高,不少种植户都在为这件事犯愁。”杨金刚说。

种植户的话引起了杨金刚的注意,他的心里,有了加入育苗项目的想法。经过多方考察,杨金刚将自己的80亩大棚改建成育苗大棚,随后购买了播种设备,开始为社员提供种苗。现在由合作社负责育苗,社员可以跟合作社购苗后自行栽种抚育管理,并可以跟合作社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收获的蔬菜由合作社根据市场价格进行收购。

合作社创新“四种四收”新模式,亩均收入提升一万元!

杨金刚正在搬运种苗。

种植户李玉宽今年种植了80亩甘蓝,2022年采用“四收四种”种植模式后年收入提升20万元。“他们合作社专门有一个农户的群,收购季节每天都会发布各地的收购价,如果农户觉得划算就可以去卖,少了很多中间的波折。另外,如果我们有农药购买、病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要咨询,合作社的人也会在群里及时回答我们的问题。”李玉宽说。

在可观收入的带动下,目前,合作社340余位社员中,采取“四收四种”种植模式的超过95%。“后续我们也会不断改进种植模式,同时总结经验,与其他合作社进行学习交流,共同增收致富。”杨金刚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晓续 通讯员 王泽斌